一个未成年的孩子,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中,饰演了一名自私、狡黠、阴险毒辣的社会小人物……演出结束后,在班主任老师主张下,该校特意为这个孩子颁发了一枚“谦卑奖”家长认为,伤害性不大,侮辱性极强,何况班主任老师对自己孩子始终有一些不好的看法…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认为,家长小题大做,没事找事…… 这是两年前发生在运城某一民办学校的真实事件。家暴、校园欺凌事件、互联网络诱惑、违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、校园冷暴力等,近年来,针对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行为无处不在,虽然许多事件还没有上升到犯罪的层面,但违法事实不容置疑。更可怕的是,一些自身从事教育工作,以及教育行政监管工作的人员,对此类事件的漠视与麻木无谓的态度,让人震惊。一个微不足道的校园奖项,对我们所有人而言,都只是沧海一粟,过眼云烟,但这是为一个未成年单独设置的、存在争议性的奖项,就有可能打击孩子的自信;严重影响这个孩子对学校、对学习、甚至对社会的认知;有可能让孩子自此产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;有可能让这个孩子从此厌倦与逃避这里的学习环境,进而成为孩子学业优劣的转折点……或许在若干年后,这个孩子被迫放弃学业,提前迈入社会,早已忘记了造成自己学业巨变的起因,仅仅是因为自己未成年时,一段莫名其妙、满腹委屈的获奖经历。那时候所有人,都可以心安理得的忘记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一切……但愿这只是笔者最失败的一次无妄推想。但有谁可以确保这一推想的绝对荒谬与绝无可能,而我们每个亲身经历此事件的人们所欠缺的,个人认为,仅仅是一份对未成年人足够的责任、关爱与尊重。 据说在新闻媒体介入后,学校最终撤销了这个“谦卑奖”仅仅撤销奖项,在被迫撤销以后,可能延续发生的故事,引人深思。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服务中心,就是希望团结有保护未成年人意愿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、教育工作者、职业律师、新闻媒体人及广大市民参与进来,义务为需要帮助的未成人和未成年人家庭,提供力所能及的维权援助服务,通过互联网力量,给全市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更优越的成长环境。 服务热线:0359--8820315 13100090315
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、转发,违者必究。
|